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黑人出现在俄罗斯,俄罗斯人对待黑人的态度始终较为温和,并主动与他们交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局面才发生了改变。
当时苏联与美国竞争世界霸主地位,苏联为了寻求更多的国际支持,瞄准了南非。赫鲁晓夫作为时任苏联领导人,决定通过文化交流来争取南非的支持,便大量引进了黑人学生,计划为南非培养人才。苏联对这些学生提供了极为优厚的待遇,包括免学费并每月发放90卢布的津贴。这一举措得到了南非政府的积极响应,派遣了大量的学生前来苏联。
然而,部分南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术追求,很多人仅仅是为了享受苏联的优渥待遇而前来。苏联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导致一些未曾接受过教育的人冒充学生来到苏联。这些学生的到来,使得苏联的黑人学生人数一度激增至数十万。大多数黑人学生并未专心学业,反而开始沉迷于娱乐生活,肆意消费津贴,逐渐产生了对苏联女性的兴趣。由于缺乏监督,他们开始在苏联境内大肆交际,一些人甚至与苏联女孩发生不当关系。
苏联境内黑人学生的行为逐渐失控,尤其是一些黑人学生开始有了更为极端的行为。他们不仅结交了多位苏联女孩,还在日常生活中展开暴力行为,强迫女孩与他们交往。此类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了苏联女性的强烈不安,很多人对黑人的恐惧和排斥情绪逐渐加剧。最终,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开始遣返那些涉及犯罪行为的黑人学生。
这一系列事件让苏联人民对黑人的态度发生了剧变,尽管黑人在法律上受到了严格约束,但这些事件依然在俄罗斯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人变得更加排斥黑人,甚至开始对自己的子女设立禁令,不许他们与黑人交往。许多黑人在苏联期间屡屡遭到苏联民众的暴力对待,而这些行为大多是由民众的恐惧和对黑人的排斥引起的。
1963年,一名黑人学生艾德蒙在莫斯科郊外死亡,此事成为苏联与黑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尽管尸检结果显示他因醉酒而不幸冻死,但黑人学生坚持认为他是被苏联人谋杀的,并要求政府赔偿。此时,黑人学生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激烈,他们在街头展开抗议,甚至发生了暴力冲突,造成了大量的社会不安。苏联政府虽然没有使用武力镇压,但黑人学生的行为已然让苏联人民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赫鲁晓夫决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对所有违规的黑人学生进行遣送,并且对留下的学生进行更加严密的管理。最终,苏联政府从南非留下的黑人学生中,仅有一部分得以继续留学,而这些学生的行为也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这个“红场事件”使得苏联和黑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极度紧张的局面。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成立后,黑人在俄罗斯的数量依然稀少,而俄罗斯社会对黑人的态度较为复杂。尽管过去的歧视情绪有所缓解,但黑人在俄罗斯的生存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黑人群体在俄罗斯依然保持着较低的社会地位,而俄罗斯人对黑人始终保持一定的戒备心态。
今天,俄罗斯的黑人数量不到5万,尽管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不同种族的融合,但俄罗斯在接受黑人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依然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苏联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种族和文化的融合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在接纳不同种族时具备纯粹且理智的出发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