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危害
烟草是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烟草烟雾中含有约70种致癌物,即使吸入少量烟草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吸烟的危害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且危害不仅局限于肺部,还可能波及全身。长期吸烟,肺部就像一个“毒素仓库”,不仅让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致命疾病虎视眈眈,冠心病、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十几种肿瘤也都和香烟脱不了干系。更可怕的是,香烟对遗传物质的损害是“永久性伤害”,如果连续一年每天一包烟,正常肺细胞会产生上百个突变,理论上,每个DNA突变都有引发基因损害、细胞癌变的可能。
吸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吸烟者更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而由此产生的就医花费,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一旦被心梗、中风、肿瘤这些大病缠上,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手烟也在无形之中伤害着身边的人。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冠心病、肺癌、脑卒中和慢阻肺等疾病。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唇腭裂等出生缺陷、早产、流产以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等危害。儿童暴露于二手烟可增加发生支气管哮喘、急性中耳炎、呼吸道疾病等发病风险。
图源:图虫创意
为什么戒烟如此困难
戒烟的困难地方在于,需要同时处理吸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生理层面的“尼古丁绑架”
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形成“愉悦感-吸烟”的错误联结。这种生理奖赏机制会让大脑产生依赖,当尼古丁浓度下降时,身体就会出现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反应。
心理依赖
香烟的易得性与场景绑定加剧了心理依赖。饭后、开会、应酬等场景中,吸烟被异化为“社交仪式”或“情绪出口”,甚至形成“压力-吸烟-短暂放松”的恶性循环。当吸烟者试图戒烟时,不仅要对抗生理戒断反应,还要打破数十年形成的行为惯性。
戒烟者的自我设限
许多吸烟者对戒烟过程存在误解,将戒断期的短暂不适(如易怒、嗜睡)夸大为「无法克服的痛苦」,却忽视了尼古丁成瘾对大脑判断功能的损害远小于酒精或毒品。事实上,有过戒烟经历的人因更了解戒断规律,反而比初次戒烟者成功率更高。
图源:图虫创意
为什么需要科学的戒烟方法
仅凭毅力戒烟,就像赤手空拳对抗全副武装的敌人。研究发现,在没有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只有不到一成的吸烟者可以成功戒烟。而科学戒烟,从生理和心理双重维度精准发力打破困局,用系统性干预方案缓解戒断痛苦,重塑行为模式,为成功戒烟保驾护航。
当前治疗心理依赖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其中正念疗法核心在于通过正念训练帮助戒烟者保持注意力在直接体验上,帮助戒烟者观察自己吸烟相关的渴望和想法,强化戒烟者的正性情绪,从社会心理层面满足戒烟者原本需要从烟草中获取的需求。认知行为疗法放在戒烟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戒烟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帮助戒烟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与评价体系,重建对自己的信心。
图源:图虫创意
微信戒烟项目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成瘾医学专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全球最新的戒烟干预研究成果,推出了基于正念疗法及认知行为疗法的“微信戒烟项目”,帮助全国各地的吸烟者免费戒烟。
申请方式
入组要求
满18岁;
有较强的戒烟意愿;
吸烟者本人真心想戒烟(而非家属一厢情愿);
会使用微信。
说明
本项目全程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项目真实可靠,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廖艳辉博士研究团队推出。
本项目为基于微信的戒烟项目,不提供药物治疗,不受地域限制,全国各地的戒烟朋友均可参加。
本项目保证所有个人信息将得到充分保护。
本项目将提供12周戒烟服务,并进行为期12周的戒烟后随访。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
s/fQszqae17TD7Kwkczxv_bA.
2.https://www.gdsgryy.com/
PreventionControl/info.aspx?itemid=2762.
3.https://mp.weixin.qq.com/
s/qtiSMtlUfx1qZn4f2GVOHg.
4.https://mp.weixin.qq.com/s/S-x02fPcmxyJnt3kNTaJdw.
5.2024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与发现.
6.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 (2024 年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